1983年
4月5日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在北京成立。
4月24日 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
6月4日-22日 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选举邓颖超为全国政协主席。
6月6日-21日 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选举李先念为国家主席,彭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邓小平为国家中央军委主席,决定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
8月25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
10月1日 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0月11日-12日 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整党的决定》,决定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这次整党到1987年5月基本结束。
10月1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4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了政社分设。
12月6日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Ⅰ”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研制的空白。
1984年
1月22日-2月17日 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和上海,充分肯定试办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的决策。
3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同意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提出发展乡镇企业的若干政策。
4月8日 中国首次成功发射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卫星通信能力的国家。
5月4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提出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5月31日 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决定》,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0月1日 首都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邓小平检阅受阅部队并发表讲话。
10月20日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性质和各项方针政策;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0月 《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开始分卷出版。全集共60卷,到1990年出齐。
12月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
12月19日 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声明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5年
1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决定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从1985年起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1月21日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关于教师节的决定》,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
2月1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3月18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的通知》,决定新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140个市、县,包括杭州、南京、沈阳3个省会城市。此后,国务院又相继决定开放了一批沿江、沿边、内陆和省会城市,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格局。
2月20日 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在南极乔治王岛建成。此后,我国又陆续建成南极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3月4日 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3月13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
5月23日-6月6日 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邓小平在会上提出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和中国对外政策的两个重要转变,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会议作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
5月27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和主要措施,提出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旨在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星火计划”。
6月9日-15日 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通过《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到2021年,共实施八个五年普法规划。
9月18日-23日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举行。会议对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成员进行了调整。
9月24日 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对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成员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实现了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的新老交替。
1986年
3月5日 邓小平对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作出批示。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计划因邓小平首次批示的时间为1986年3月,又称“八六三计划”。
4月12日 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7月8日 中国国内卫星通信网正式建成。
8月10日 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发出通知,规定预备役部队正式列入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
9月1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共产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9月28日 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涌现出蒋筑英、罗健夫、朱伯儒、谷文昌等一批时代楷模。
12月5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
12月30日 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1987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
1987年
4月13日 中葡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月1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阐述新时期民族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10月16日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至此,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逐步展开。
10月25日-11月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全国4600多万党员。大会通过的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
11月2日 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赵紫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批准乔石为中央纪委书记。
11月24日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88年
2月25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住房供应管理逐步由单位化向社会化、专业化改变。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提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3月14日 人民解放军海军进行南沙群岛自卫还击作战。
3月24日-4月10日 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选举李先念为全国政协主席。
3月25日-4月13日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会议决定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此后第一次对各部门进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工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会议选举杨尚昆为国家主席,万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邓小平为国家中央军委主席,决定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6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
7月1日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
8月 国务院批准实施旨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
9月5日 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同日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2000年1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
9月12日 邓小平在听取工作汇报时,提出“两个大局”思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9月14日-27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导弹核潜艇在东海海域进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并取得成功。
9月26日-30日 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
10月16日 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1989年
春夏之交 北京和其他一些城市发生政治风波,党和政府依靠人民,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平息在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前进。6月9日,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指出,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的,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是正确的,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
5月16日 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6月16日 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并指出,我们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
6月23日-24日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24日,江泽民在全会上讲话指出,在对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要明确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
7月27日-28日、8月28日 中央政治局召开全体会议,通过《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
9月4日 邓小平针对国际局势的剧变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的对外工作指导方针。
9月29日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召开。江泽民发表讲话。
11月6日-9日 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
12月2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
12月26日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2月30日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opyright ©2018-2022 zhigongjiaoy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单位:广东职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电话:020-87200060
服务邮箱:guangzhouzhijiao@163.com